青春暖流浸润社区 爱心护航点亮童心
在这个火热的夏天,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团委"青春呵护蒲公英"暑期社会实践小队联合校红十字会"博爱青春"实践团,走进丹徒区宜城街道崇文社区,为30余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开展为期一周的"彩虹课堂"。这场以"用心用情点亮多彩暑假"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,用知识铺就成长之路,用爱心编织童年梦想。
红十字微光:守护生命教育第一课
"遇到有人突然晕倒,我们该如何正确施救?"随着急救导师的提问,"红十字"特色课程正式拉开帷幕。来自校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化身"生命守护者",通过情景模拟教学,为孩子们带来沉浸式的急救知识盛宴。
在人体模型前,孩子们争相体验心肺复苏操作。"手掌要完全覆盖胸骨,按压深度要达到5厘米!"志愿者王雨桐一边示范一边强调要点。三年级学生李小雨在操作时紧张得手抖,却在反复练习后露出灿烂笑容:"老师说我已经掌握了80%的要领,下次遇到紧急情况就能帮助别人啦!"
除了急救技能,防溺水教育同样干货满满。志愿者通过自制教具演示溺水救援误区,带领孩子们制作"防溺水手环",将安全知识化作可佩戴的"护身符"。课程尾声的"生命誓言"环节,孩子们郑重写下对生命的承诺,志愿者们则为每位学员颁发"红十字小卫士"徽章,让爱心与责任在童心中生根发芽。
垃圾变宝奇遇:劳动教育激活创造力
"香蕉皮属于厨余垃圾,但被污染的纸张要扔进其他垃圾桶......"垃圾分类课堂上,志愿者何秋雨化身"垃圾魔法师",用趣味实验解密分类奥秘。当谈到用苹果核成功堆肥的案例展示时,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,原来垃圾也能变身"绿色能源"。
实践环节的"垃圾大作战"将课堂推向高潮。孩子们将“垃圾名片”在模拟垃圾池中精准分类,志愿者则在一旁进行实时指导。"牛奶盒要洗干净才能回收哦!""过期药品是有害垃圾,要单独存放!"此起彼伏的提醒声中,孩子们逐渐养成规范分类的习惯。
课程尾声的"变废为宝"手工坊里,旧报纸变身创意笔筒,塑料瓶改造成小花篮。五年级学生陈昊的作品"太阳能风车"格外引人注目——他将废旧光盘涂成彩色,巧妙利用反光原理制作出会转动的环保装置。看着自己的作品,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。
书香伴成长:爱心辅导架起彩虹桥
每天下午的作业辅导时光,总能看到志愿者与孩子们"一对一"帮扶的温馨场景。志愿者团队精心设计"阶梯式"辅导方案:低年级侧重学习兴趣培养,通过成语接龙、趣味数学游戏激发求知欲;高年级着重解题方法指导,建立错题本提升学习效率。
在"汉字听写大会"环节,孩子们组成"星辰""朝阳"等战队展开角逐。当"饕餮""耄耋"等生僻字难倒众人时,志愿者们制作的甲骨文图解卡片成为通关秘籍。即将升入小学的王浩宇感慨道:"原来学习成语这么有趣,以后我要多读书积累词汇。"
除了课业辅导,"健康管理"同样深受欢迎。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玩“老鹰捉小鸡”,跳“兔子舞”,玩“丢手绢”等运动游戏。在"我的暑假愿望墙"前,"想给爸爸妈妈做顿饭""希望学会骑自行车"等质朴的心愿,勾勒出社区儿童最本真的梦想画卷。
双向奔赴:在实践中收获成长
"这次活动让我懂得,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心灵的对话。"志愿者尤志祥在实践日记中写道。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,他发现有些孩子因父母工作繁忙而性格内向,便主动设计"秘密任务"鼓励他们敞开心扉。当看到孩子们从怯生生不敢说话,到争着分享家庭趣事时,他真切感受到教育的温度。
而对于孩子们来说,这场暑期课堂带来的不仅是知识,更有视野的拓展。"原来红十字会可以做这么多事情!""垃圾分类能让地球变得更漂亮!"这些稚嫩的心声,正是对志愿者们最好的回报。社区负责人傅麟主任感慨道:"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课程,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。"
续写篇章:让青春之花持续绽放
离别之际,志愿者们则送上精心准备的"爱心大礼包"——里面有定制书签和手写明信片。"姐姐,你们明年还会来吗?"面对孩子们的追问,志愿者们郑重承诺:"我们会把'蒲公英'的种子留在这里,让爱永远传递。"
此次"三下乡"实践,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,更是一场双向成长的旅程。镇江高专团委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,打造"专业+实践+服务"的特色育人模式,让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锤炼本领、奉献爱心,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